數字能力

解決方案

服務案例

新聞資訊

關于新絲路

重構地球的大挑戰——2050前容納100億人口

2019.08.23

行業動態

重構地球的大挑戰——2050前容納100億人口

——轉自騰訊

        文 / 騰訊首席探索官 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

        我們生活在一個激動人心、充滿挑戰的時代。信息從世界任何角落飛速流向我們的電子設備。無論是想法構思還是緊急事項,都光速掠過我們的屏幕。社會挑戰、娛樂選擇和新鮮體驗都在吸引我們的注意。技術時代帶來的機遇和刺激常常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更為平凡的責任——工作、照顧家庭、賺錢滿足生活需要——并駕齊驅。

        我們在滿足日常需求和享受娛樂之外,卻幾乎無暇思考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更高層次上的全球挑戰和問題。

        我們時常遺忘自然的、行星的力量正圍繞著我們不斷進化,正被人類的日常行為所改變和塑造。

        對現在占地球77億人口的55%,到2050年將上升到65%的城市居民來說,自然世界有時顯得有些遙遠。只有在風暴沖刷城市,空氣質量變差,水位上升,或可用水減少的時候(開普敦、墨西哥城、珀斯和世界的一些其他地方,近年就遭遇了這些情況),城市居民才會強烈感受到他們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無論我們生活在哪里,都可以說,鑒于現代生活已經占據了我們所有的關注、責任和利益追求,我們與自然的直接聯系已經被沖淡了。自工業革命的曙光帶來現代化,人類的生活質量已經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幸的是,如今地球上出現了威脅現代化的強大趨勢。盡管我們可能為此構想了很多主意和緊急方案,但“地球生態”的根本性變化,如氣候變化、水資源壓力或經濟活動中普遍存在的污染行為,都要求我們所有人關注。

        現在的挑戰是,我們要在人類數百年來所取得的科技進步的基礎上,用一種有韌性的、經過大幅改進的架構,實現進一步發展。這一彈性架構是指:

        ? 可以在不影響周圍自然生態系統的情況下發揮其功能。

        ? 可以為其目標功能提供強大的可擴展性;即便面對100億或者150億至200億人口的情況,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 該解決方案可持續數千年。

        ? 幫助人類實現預期的目標(例如,有電、有暖氣、有新鮮食物),而不會對另一關鍵資源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在農業上使用現代化肥可能會污染珍貴的水資源,也就是說,某一關鍵需求領域中的解決方案會對另一個關鍵需求領域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時代的關鍵目標是:以一種有韌性的、可持續數千年的方式重新建構一個可以滿足100億人需求的地球。從現在起著手建立全球基礎設施,以滿足未來需求。 

bd07f9d654b6950f26ddd7cddf4e88fc.png

        人類需求:“FEW-SHES”的重要性

        似乎隨著新技術的頻繁涌現,人類正在快速進化,而這些技術也正在努力跟上我們快速進化的步伐。但事實并非如此。人類生命的最基本需求一直保持著驚人的一致性。在過去的幾千年里,包括工業革命后的現代,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人類的生物特征有所進化。因此,繪制人類特定的生存需求圖仍然相對簡單和容易理解。

        現如今,我們要解決的是人口不斷增長帶來的不斷增長的需求。事實上,現代世界中我們認為每天必需的許多事物,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必需的。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人類純粹的生存需求上,其完全可以被縮小到幾個簡單的類別。我認為以下幾類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1. 食物(FOOD)

        2. 能源(ENERGY)

        3. 水(WATER)

        ——也就是FEW

        4. 安全和保障(SAFETY & SECURITY)

        5. 健康(HEALTH):最大限度保持身體健康并充分發揮潛能

        6 環境 (ENVIRONMENT):清潔的空氣、土地、海洋和生態

        7. 棲身之所 (SHELTER)

        ——也就是FEW-SHES

        我在其他地方寫過一些文章并討論過FEW,此處我將“FEW”的概念擴展為更廣泛的“FEW-SHES”。

        “FEW-SHES”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穩定性遭到破壞,都將導致人類的災難。就拿排在第四位的安全和保障(safety & security)為例:如果你懷疑自己會受到他人的攻擊,那么你就會準備自衛,接著沖突可能會升級,進而帶來巨大的后果。如果不考慮第一個問題——食物,你就會慘遭饑餓和營養不良,而這至今仍在影響著地球20多億人,未來將會影響更多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在的挑戰是在人口增長將達到150億以上的地球,以一種彈性的可持續上千年的方式,建立一種新的架構,為地球上的所有人提供上述7個FEW-SHES要素。簡而言之,那就是如果我們當前可以正確轉型,就可以解決人類未來的基本需求。

        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從每天地球岌岌可危的狀況,到能夠在可想象的剩余時間里可持續地生活。我們需要培育的許多技術和解決方案,現在就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

        地球困境

        很多人都聽說過“氣候變化”或“污染”這樣的術語,但并不確定其確切含義。俗話說,“眼見為實”。有些人不相信真的有溫室氣體存在,就因為他們看不到。

        從燃煤發電廠到燃氣飛機和汽車,從化肥到現代塑料,當前地球架構下的許多解決方案存在以下問題:

        ? 從來沒有為適用全球數十億人的巨大人口規模而設計。

        ?  從來沒有模擬過如果解決方案確實適用于目前的人口數量或更大的人口數量,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生態影響。

        ?  對全球規模的負面生態效應認識不足。 

        ?  方案的創始人和初始支持者們可能從未想到解決方案會如此成功。

        現代技術人員一定能夠理解我上述所說。以互聯網為例,早期互聯網企業家們認為互聯網可以進化為意義非凡、無處不在的網絡,但對此并不確定。在當時的觀念里,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我們的初衷是想讓新用戶享受互聯網體驗,但萬萬沒想到會發展至上億人的用戶規模。

        后來的幾年,互聯網經濟快速增長,趕上市場需求成為當務之急。但是,要準確地模擬所有的市場影響、技術成長的陣痛和機遇以及設想好擴展新業務時所有需要處理的問題是不可能的。為了生存,必須構建團隊對確定或不確定的問題進行快速響應,更理想的情況是團隊能夠處理未知的必然風險。作為一個處在快速發展空間之中的企業家,必須假設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出現。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在小問題惡化之前必須對其進行識別和處理。此外,每走一步,監管機構都會盯著任何可能出現的失誤,媒體也會迅速放大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問題。

        試想一下,如果塑料行業關注現代互聯網行業的動態,采用相關的產品開發和市場反應方法來實現其基本使命,即“保持產品新鮮、干凈、容易運輸,易分割成單元,并幫助客戶理解產品,完成客戶的核心業務?!叭绻芰闲袠I能夠主動堅持使命,但同時也對挑戰和問題進行追尋和預測,那么他們應該很久以前就能夠引入新類型的塑料替代品,找到一種新的、不會產生微塑料污染或者使用有毒化學品和化石燃料的塑料替代方案。塑料行業的“幸運之處”在于,最近全球范圍內的反政府浪潮逐漸平息,不知情的公眾態度也較為溫順,他們更容易對內容、情感和思想發表個人看法,對化學物質、毒素和地球生態影響則關注較少。

        塑料當初被引入時,看起來似乎并不是什么大的威脅?,F代塑料在小規模上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在全球范圍內卻是生態游戲規則的改變者,影響著全球商業。我們當前面臨的許多全球性挑戰都涉及一種技術、一種解決方案或一種體系結構的引入。它們最初在小范圍內解決了某一重要問題,然而,在大規模的全球范圍內,它們實際上開始毒害地球。

        ea0d1044c121f7661e0112a9a9863197.png

        更進一步的挑戰是,運用科學判斷現有實踐或方案的問題,進而獲得科學議程上的全球共識,承認存在有害效應和重大風險,然后促使公眾和政治家采取行動。在社會躊躇不決時,次優架構帶來的污染或風險還在繼續對全球生態造成破壞。決定下一步行動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而在這段自我反省的時間里,人類面臨的壓力和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地球面臨的主要挑戰

        地球上每天有77億人從事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該如何改變和升級以至建立一個有彈性的架構呢?我們如何為所有人提供“FEW-SHES”,并停止在“FEW-SHES”的其他方面制造麻煩?我們如何才能滿足地球上每一個人在未來幾千年的需要呢? 氣候變化等因素使得提供“FEW-SHES”變得更加復雜,而且這種復雜性在未來只可能會繼續增加。

        幸運的是,目前全球關注的焦點已轉向氣候變化。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難產”已久,隨著全球人口每天向地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問題進一步加劇。排放氣體的數量十分龐大,光二氧化碳每年天空中就能新增370億噸。這是什么樣的一種概念呢?一輛普通的家用汽車大約有1噸,那么可以想象每年有370億輛新的家用汽車漂浮在空中。除了二氧化碳,還有其他各類溫室氣體。大氣變化的規模和體量著實駭人聽聞。

        我們不得不接受氣候變化的現實,因為現有的次優基礎設施還在擴大運行。溫室氣體是它們運行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副產品。也就是說,繼續使用這些過時的基礎設施只會產生對人類和地球有害的副產品,比如污染或溫室氣體。

        現在的我們不再需要通過燃燒汽油啟動汽車。特斯拉(Telsa)或蔚來汽車(NIO)的性能已經超過了傳統的汽油車。如果你認為發電廠發電必須要大量的煤和水支撐,那請看看那在風中轉動的風車。利用水蒸氣的壓力或利用自然風一樣能產生電子流。正所謂異曲同工,完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一種方式對地球上的化學物質造成巨大影響 (例如,燒煤制造水蒸氣以使渦輪機轉動),另一種方法則是對地球中性溫和的,即利用天然風的力量制造出超乎想象的發電規模,為提供“FEW-SHES”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

        時間敏感性

        對時間極其敏感的關鍵挑戰主要有食物、能源和水。

        食物:全球農業在不斷變化。氣候的改變意味著你所在地區的天氣條件可能不再適用,比如最初的降雨、溫度、風和陽光。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此外,由于大氣成分的變化,地球的氣候也處在動態變化中。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大氣的組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農場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還無法適應“新常態”。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隨著地球對大氣變化的適應,我們很可能會在新現實之間不斷轉換。除非我們停止對大氣成分的改變,地球有幾十年或幾百年的時間來調整自身,實現新的平衡,否則很難進入新的常態。

0f56948b5410e92607e8833249afca48.png

        我們必須考慮到,由于缺水和氣候變化,傳統農業地區的作物將遭遇重重壓力。預計在未來幾年,重要的農作區或將遭遇缺水、水澇、高溫或霜凍災害。未來,農民必須開發新模式來照顧作物。加之2030年和2050年人口將分別增長到85億和100億,這個挑戰顯得著實令人畏懼。畢竟民以食為天。

        但我所講的其實過于簡單化了。盡管現代化肥的負作用正在毒害水資源和已經“遍體鱗傷”的表層土壤,我們的農業依舊依賴其進行生產。20世紀10年代 ,德國發明了化肥。當時化肥是養活地球上20億人口的強有力的解決方案。自那以后,我們在地球上開辟了大量農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染越發顯著?,F代農業對化學品和藥品的高度依賴,比如除草劑、殺蟲劑、抗生素和其他確保我們有安全食品供應的藥劑,都進一步加劇了現代農業的挑戰。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上存在的對“食物”的挑戰是巨大而復雜的。

        農業需要被重新認定為一項“當務之急”。在未來幾十年,維持世界農業生產力的現有水平將是一項巨大挑戰。事實上,這已經是地球上許多人每天在面臨的挑戰——目前地球上有20億人遭受饑餓和營養不良的痛苦。

        肉類使該問題進一步復雜化。也就是說,人類所需的牛羊等家畜需要大量飼料。僅考慮人口增長的背景,如果人類食物中肉食比例持續如此,那么肉類需求將大幅增長,因為所有這些“人類食用動物”——牛、豬、雞——都需要自己的食物來源。這就使得前文提到的關于提高地球農業生產力的挑戰變得更加復雜和艱巨。

        能源:改變全球經濟生活結構排放溫室氣體的方式。這種現存方式既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還需要從遙遠的國家以相當大的風險和成本運輸燃料。不論是發電還是運輸都是如此。供暖、制冷以及提供熱水,對許多國家來說,就占到國家能源預算的40-50%。我們人類對能量的大部分需求只是為了保持一個使我們身體舒適的空間環境和濕度環境而已。

2f67cf863958bb186e53fde6c90d8901.png

        水安全和水污染:我們在地球上的日?;顒诱诓粩嗟匚廴疚覀兊乃?;氣候變化正以多種方式改變著降雨模式。由于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水質問題立即變得更加復雜。水絕對是人類生存的核心,比如水合作用、衛生設施,當然還有農業都離不開水,同時主要的熱電發電完全依賴于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資源供應經常面臨農業需求、城市需求、工業需求和能源需求之間的“拉鋸戰”。在解決地球上的智能用水問題時,我們應立即著手解決與農業、城市和工業用水有關的因素,并希望水資源貧瘠的地區盡可能減少發電對水的依賴。

        FEW是環環相扣的

        盡管FEW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目前人類也握有優質解決方案。在FEW問題上,當你開始解決一個領域的問題時,其實同時也在解決另一個領域的問題。

        ? 農用水需求減少意味著水資源可更多地用于其他領域或更多農業產品上。

        ?  如果能源生產與水脫鉤,那么大量的水資源就能有效地直接用于其他用途。重要的是,發電能力不會受到水資源的限制。如有必要,彈性發電能力,如風能或太陽能,也可以用來創造淡水,而不需要在發電過程中額外用水,實現一種雙贏。

        ?  更智能的水處理和管理可以節省能源,創造更多淡水,有效清理那些未經處理而造成的水體廢物和化學污染物,通過低成本的識別和防泄漏技術來減少淡水的浪費。

        FEW每一方面的進步都環環相扣,一個領域的問題失敗,都可能會使鏈條上的其他領域變得更加脆弱。 

cd2f7f1ba03d56eb776db160ae03cce8.png

        資本主義的“市場失靈”與“投資回報”思維

        大膽的想法往往需要先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例如,誰來為此買單?錢從哪里來?投資者是否愿意為這些革命性的想法提供資金?因此,試圖重新構建這個星球仍面臨著一個重大挑戰,我將其稱之為“資本主義的市場失靈”和“投資回報”思維。

        想象一下,你已經制造了50年的汽油動力車并且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全球供應鏈?,F在組件成本低且可預測,汽車的設計依舊管用,車輛的能源供應網絡——被稱為“加油站”的設施——無處不在,特殊的液體燃料——天然氣——從遙遠的陸地中抽取出來,經過提煉和加工運到大洋彼岸,駛過一個國家,然后被泵入地下的儲罐,再被輸送到裝有特殊泵的汽車的儲罐里。

        盡管這種生產結構有些不同尋常且違反人的直覺,但它已經無處不在,標準已經制定好了,資本投資已經進行了,運作已經開始了,為何改變現狀呢?如果你改變這種架構,或者不再使用它,投資者將如何收回他們的錢?如果你一直在為這個構架提供資金,那么關閉或改變這條全球供應鏈就會感覺像是對你的產權和投資回報潛力的攻擊。

        然而,我們都知道,像油驅汽車系統這樣的全球架構正威脅著地球上的生命,而這種架構完全可以變得更好。然而,做公認的對的事情卻可能會公然違背資本主義把投資者放到首位的思維模式。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困境,但前人并沒有留下類似的知識和理論供以借鑒。

        考慮到其不確定性,我們是否能夠允許對新一代優化基礎設施進行新投資?優化后的架構可能成本會更高嗎?它會改變供應鏈嗎?如果投資者不想再進行投資怎么辦?并不是他們對新的智能基礎設施有偏見,而是智能設施不適合他們。他們希望更加保守,采用現有的、經過驗證的設施,而應對全球性挑戰不在他們的投資任務范圍之內。畢竟,大多數投資者都是以專業投資者的身份將他人的資金進行有償投資。他們的任務是嚴格遵循投資回報率。大多數投資者會認為,自有肩負義務和職責的人來解決全球問題。

        如果地球上大多數投資者都固執地堅持風險規避思維,將利潤回報看作首要目標,將建立新的全球架構視為高風險行為,而不把應對全球挑戰當做其投資內容之一,那么會發生什么呢?換句話說,就像在股票市場上買一支股票,你該多么希望它能漲價,又該多么失望如果它賠錢的話。把這種情緒放大到全球所有投資者身上去理解我所說的邏輯就容易多了。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支持新的彈性FEW-SHES架構可能會耗時巨大,并伴隨著眾多不確定性。FEW-SHES架構不僅要證明自身經濟上的優越性,還要證明其在彈性、效率、可擴展性和其他對整個地球影響重大的指標方面具有優勢。沒有人喜歡損失金錢。正如任何曾經購買股票、擁有養老基金或人壽保險計劃的人所認識到的那樣,完全理性的投資者不愿挺身而出應對全球挑戰是可以理解的。 直到現狀明顯無法運作時, 這種邏輯很可能一直維持。

54b60c852a8f693a10c11b180d9bba28.png

        政府出手填補投資缺口

        那么我們如何鼓勵必要的投資來升級地球上的關鍵架構, 以擁抱彈性的FEW-SHES架構,并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緊急應對氣候變化動態?

        政府與專業投資者的角色迥然不同。 政府通過稅收獲得大量社會財富。在政府管理下,有時一個國家能將其超過一半的收入用來尋求投資新的社會架構以及投入現有架構的運行費用(例如醫療保健、教師工資),以確保滿足公民的關鍵性需求。政府的這種角色是廣為接受的,并且在大多數社會中相關討論都是圍繞著政府可以征稅的額度以及如何最有成效地使用兩方面。

        這種為社區、國家和地球優先考慮健康結果的能力 – 超越了全球范圍內傳統投資者和個人的投資回報率考慮– 使政府在人類歷史上的這一特殊時期成為關鍵角色。

        向“綠色”轉變給社會帶來的益處并沒有立即明顯地被自由市場思想所捕捉。例如,更充足的淡水實際上可以驅動降低水價,減少漏水的管道可能意味著收取客戶更少的使用費用,因為這些損失水資源的成本沒有轉嫁給客戶。我們都認同擁有豐富的水供應是一種固有的社會利益,它最低限度地保證了所有人類和生態系統需求得到滿足,并且與附近的淡水湖泊、河流和環境資源一同帶來額外益處,進一步提高當地生活質量。如何對這些方面進行客觀的經濟評估?許多情況下,相比于典型投資者,政府更傾向于從整體評估這些成果。此外,政府的投資眼光較為長遠,無須理會在8到10年里跑贏市場回報這一限制。

        以能源領域為例, 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賦予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己獲取當地能源的渠道。綠色能源應當是當地的能源, 風車或太陽能電池板等基礎設施使得一個地區直接將自然風力或陽光轉換成電力。這種能源是一種“尚未開發”的本地資源,可以轉換成電能供本地使用。合作部署這些資產是促進能源獨立的一種方式。依賴燃料(例如煤、石油、生物質)的發電方式,導致了一個地區對提供不間斷能源的外部資源的長期依賴性。以全球燃煤電廠網絡為例,如果煤炭船沒有出現在碼頭,將無法提供能源給當地人口。主權財富基金對這類綠色能源的投資可以加強所在國能源自主程度,免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

60db6ea173dac71d29e09993ebc0da8b.png

        有很多政府著手投資綠色基礎設施的例子。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到挪威的政府養老基金,再到阿布扎比投資局等等。關鍵是,在向可滿足21世紀人類規模需求的彈性機制的過渡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可能比人們預計中的更為重要。此外,政府可以通過與全球投資合作,并基于共同目標一起努力來加速向彈性機制過渡進程。

        新架構藍圖:2050年100億人口

        現在讓我們改變思路,考慮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切實有效地重新構建地球,使其到2050年能夠容納100億人。盡管已經就上述投資的必要性進行了廣泛討論,但當今需要采取的許多措施在項目層次上具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下面我提供了一個頭腦風暴的想法列表,這些想法要么是如今已經在施行中的,要么是可以通過合理數量的額外研發和資金來實現的。在眾多可能性中,這些只是本作者非常感興趣的一些想法。

        食物

        ? 利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健康,從而實現生產力最大化和限制資源投入與浪費的目標。

        ? 接近實時地預測和核算地球上所有農業供需。在全球市場不斷變化的基礎上,就農業規劃和作物選擇優化的所有方面向農民提供指導。

        ? 空中傳感器:利用衛星來近乎實時告知地球上所有戶外農業活動的實地生產力。提前識別商品風險。

        ? 顯著減少肉類消費,使整個人類食物鏈價值合理化,減少溫室氣體,直接向人類提供更多營養和蛋白質,相比之下,通過動物傳遞能量會造成絕大多數營養被浪費。

        ? 進一步開發先進的下一代抗生素,在不影響動物和人類群體的情況下保護植物健康,不增加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AMR)。

        ? 在能源、水、熱量等有利因素豐富的條件和地區發展室內農業設施,從集中依賴少數幾個重點經濟區的農業產量轉變為產地多元化。鼓勵更多毗鄰城市中心的室內農業,進一步多樣化飲食選擇,減少對集中農業的依賴,然而應將這些設施設置在可獲取100%綠色能源的地方。

        能源

        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這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是為了轉向使用當地的自然能源,并減少熱電發電過程中對水的依賴。

        利用機器智能執行以下操作:

        ? 高效化所有現有的熱電發電過程。限制燃料和水的使用,提高利潤。限制浪費和污染。

        ? 應用機器智能來提高所有電力生產的效率。

        ? 協調整個電網客戶的能源需求波動,以便更好地匹配可再生能源供應與需求。這可以通過使高度需求能源的工業機器、泵、家用電子產品和電器“并網和感知”來實現。通過引入動態定價機制來獎勵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反映可再生能源相對于不清潔能源的優先順序。確??稍偕茉匆宰畹偷膬r格提供給消費者,最有可能的方式是針對相對污染性的能源進行征稅。針對電網、工業和消費者的智能解決方案可以通過優化定價來將節省的成本傳遞給客戶和價值鏈中的所有用戶。

        ? 通過使用智能能源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跟蹤節約成本,并為客戶尋找通過能源使用實現更大節約的方法。

        ? 幫助電網運營商管理新的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環境,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將能源銷售到電網,包括作為能源供應商參與的個人。智能有助于管理快速增長的供應商基礎并優化關于從何處購買能源的優先級和決策。

        ? 開發跨區域的網格存儲解決方案組合。從可用作電池的雙向水電設施(例如抽水蓄能), 到新的“車輛到電網”能力,這些都有可能使電動汽車既可以向電網出售能源,也可以從電網購買能源。隨需求應變的電動汽車充電車隊可能成為電網層面上一種有意義的能源。這能進一步裨益來自個人投資的存儲基礎設施(即車輛電池),而不是由電力公司或國家所提供,就像家庭購買的個人空調只為業主提供冷卻而不是集中解決方案一樣。

        ? 將各種能源需要更準確地匹配到最理想的方式,以滿足能源需求。例如,利用地熱通過水或余熱而不是電或燃燒煤炭所產生的熱量來為建筑物供暖。重點是實現目標應用的最大效率。

        ? 更系統地探索地熱能力,不一定用于發電,而是用于空間和水的加熱與冷卻。在世界許多地方,地熱潛力尚未開發。

        

        ? 引入人工智能驅動的效率策略來提高水處理工藝的效率和生產率,降低其成本。

        ? 在農業和能源部門實施智能戰略可以保護水資源,建立蓄水能力,將珍貴的淡水轉用于社會的其他生產用途。確保社區的長期水安全。

        ? 更好地利用我們現有和規劃的水電設施和水壩來實現抽水蓄能的選擇,使大壩和水電站成為區域電池,對電網中引入的間歇性可再生資源(如風能或太陽能發電站)形成補充。由風或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產生的多余能量,可以被用來將水泵回水電站大壩頂部,之后再用作發電機的流動能量。

        ? 進一步開發更關鍵的水診斷和過濾能力,以識別水中更廣泛的毒素(來自人為活動),并且在供水中去除這些毒素。目前有各種各樣的化學品、藥品、金屬、激素等能逃避傳統診斷方法以及過濾方法。由于人為因素導致水的成分復雜化,我們的過濾和診斷也需要同步變化。

0cba0438c6b0755f382a08143deffb9e.png

        安全和保障

        FEW-SHES需求應保證靈活性和提供準備工作,這將有助于加強個人和集體的安全,確保我們當今或者未來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實現全世界受益“均沾”,以滿足FEW-SHES的需求,包括整個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將有助于限制可能造成緊張局勢和壓力的全球移民模式。

        健康

        采用機器智能驅動的解決方案,可以推動以下方面:

        ? 持續提高向全民提供醫療服務、疫苗、藥品、信息、治療和其他更多方面的效率。允許衛生保健當局和利益攸關方精確地跟蹤和確定具體結果并且實時反饋。

        ? 更有效、更低成本的診斷。在盡可能早的階段準確識別健康問題,以及將護理目標從疾病診治轉換為預防和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通過精確定位特定條件或問題(如癌癥腫瘤的準確識別)到綜合大量數據以確定個人健康的整體趨勢(如高水平的健康檢查)來實現成果。

e39087dcfb794382d9b2705f46ba4201.png

        ? 探索藥物和治療方案。更快速地創造越來越多的準確假設和靶分子,用于人類、動物和植物種群的介紹。

        ? 制定更多對抗病原細菌、病毒和真菌的戰略,利用基因工程、測序和噬菌體發現和發展方面的新方法。

        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增加獲得優質FEW-SHES資源的機會,可以直接推動人類健康。高質量的FEW渠道,與環境質量一道,是健康個體的基礎。

        環境

        ? 清潔天空和大氣層:在全世界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發電廠部署具有成本效益的溫室氣體和有毒排放隔離技術。與過濾地球空氣相比,從源頭收集和儲存溫室氣體的效率和成本效益遠遠較高。我們需要進一步開發具有成本效益的溫室氣體和有毒排放捕獲模型,并提高其效率。

        ? 迅速用無害環境的材料替代對生態有害的人造材料,比如塑料等。利用機器智能加速引入傳統塑料替代材料。

        ? 除了能源效益,采用地面和空中的電力運輸將有助于消除車輛排放的污染影響,并且顯著減少交通相關的噪音。電動汽車和飛機并不產生排放物。它們也因為沒有內燃機更安靜,從而可以減少交通噪音。

        棲身之所

        ? 部署優化的空間加熱和冷卻解決方案,以及熱水,如使用地熱或海水冷卻。通常僅用于空間供暖或制冷,以及熱水供暖就需要占到國家能源消費的40-50%。也就是說,大約40-50%的能源消耗經常被用于保持我們的身體、食物和物品處于舒適的溫度。

        ? 為住宅和建筑物開發更強大的當地水過濾、集水和診斷解決方案,以便在供水基礎設施不足或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下定期獲得安全用水。棲身之所需要更多確保獲得安全飲用水的常見的、低成本的方法。

        結論:到2050年將近100億人口

        上面的例子只是作為許多想法中的一部分,它們已經存在或可以進一步開發和部署,并可能產生重大的全球影響。它們代表了未來可以考慮納入框架的舉措,也是普通民眾可自主思考的解決方案。

        應對我們在地球上面臨的挑戰的潛在技術和解決方案是豐富而取用不竭的。它們都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我們只需要意志力、人力資本、思維方式的變化,以及為地球建立這種架構的財政資源。盡管如此,我們在世界范圍內必須更加緊迫地取得更為切實的進展。政府有著特殊的能力和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在實現關鍵目標的過程中,作為參與者,政府可以得到更多的認可。 


Hi,有項目需要溝通嗎?讓我們開始吧

我們很擅長也很樂意為客戶的產品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交流和見解

立即咨詢
中文字幕在线人成视频-图片区 偷拍区 小说区五月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